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常规教学基本要求

常规教学基本要求

2015年05月03日 18:05:24 访问量:452 作者:商丘市行知学校

常规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常规教学工作落实的好坏。为促进我校常规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保证我校常规教学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特对我校教师的课前备课、撰写教案、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考查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行为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课前备课的基本要求

课前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在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特对教师课前备课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要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指令性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规。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即:(1)该课程的教学目标;(2)该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3)该课程教材的编排体系;(4)该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5)该课程在各年级的具体要求和各部分教学内容所占的时数;(6)各课题的教学内容和讲授要求;(7)学生学习时需安排的实验、实习、参观等教学实践活动等。

2、要钻研教材

教师应在一学期开学之前,全面系统地钻研本学期所要讲授的教材内容,做到通揽教材,把握全面;熟悉教材,重点记忆;分析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精心设计全学期教学进度,合理规定总的教学要求和各个单元的课时安排。

3、要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课前备课不仅要“备教”,而且要“备学”。为此,教师课前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分析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有哪些困难;分析好、中、差不同类型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怎样的问题等实际情况,努力做到按需教学,因材施教。

4、要进行单元备课

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应掌握本单元在整个课程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目的要求和重点章节,单元内的课时划分和章节之间的安排体系等。此项工作应在讲授该单元前一周完成。

5、要落实章节备课

教师在落实章节备课时,应认真研究本章节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步骤以及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教学方法、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和必备的教具、仪器等。此项工作务必要在讲授本章节前一周内落实。

二、撰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教案是一个要求教师在各节课授课之前必须要编写好的课堂教学计划,撰写教案要格式规范、环节齐全、详略得当、繁简适度。教案必须明确写出如下八个方面的内容:①课题名称;②教学目标③重点、难点;④教学准备;⑤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方法;⑥课堂测评及课后作业;⑦板书设计;⑧教后心得小结。撰写教案的基本要求是:

1、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2、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教学准备工作。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6、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7、预设检测练习。合理配置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8、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依据教学设计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一课时一教案,无教案不上课。

2、严格按照课表上课,遵守作息时间,不随意增减课时和私自调课。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在专用教室或操场上课的老师要上课铃响之前准时带领学生到有关地点上课。

3、自觉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不在上课时接电话,不将手机等通讯设备带进教室。

4、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5、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课期间教师不能擅自离开教室,不允许学生无故离开教室。

6、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自尊,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嘲讽学生,不恶意批评学生。

7、上课精神饱满,语言通俗易懂,坚持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规范、工整,演示准确。

8、合理使用教具和多媒体设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为教学重点服务。

9、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无知识性错误,教学氛围和谐,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

10组织和指导好学生的实验课和室外课,认真检查实验课所用的仪器、药品和室外课所用的器材、场地等是否完好,以确保实验课和室外课的顺利进行与绝对安全。

四、教学反思的基本要求

教学反思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写教学反思是教学常规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教师来说,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是强化教研意识的催化剂,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助推器。因此,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2、坚持及时性。教师从课堂教学获得的具体细微的感悟和启示,一般难以长时间保留在头脑里,因此,教师写教学反思,应尽可能在课后即时进行,这样就能及时准确地记下教学过程中包含着个性化体验和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所感所悟。因此,每堂课结束后,教师要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并在备课笔记上做好记录。

3、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反思或课例研究,对自己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收获与体会、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等方面进行阶段性回顾,撰写教学反思。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能力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此对作业布置与检查批改提出以下要求:

1、作业目的

以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实现知识迁移、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帮助教师获取反馈教学信息为目标。作业设计与布置要科学合理,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2、作业类型

作业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作业总量

作业要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加强组织各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教学情况,以便平衡学生作业总量。

(按河南省教育厅要求,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生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以内。)

4、作业习惯

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批改要求

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6、批改目的

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对于“学困生”的作业要特别加强辅导和指导。

六、课外辅导的基本要求

课外辅导是常规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辅助形式。课外辅导的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解惑释疑,指导自学,培优转差等,以弥补集体授课的不足,防止学生两极分化。

对课外辅导的具体要求是:

1、任课教师应按教务处规定的时间到班进行辅导,不得缺席、迟到或早退。同时,学校提倡和鼓励任课教师利用自习课或其他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

2、任课教师应经常深入班级,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生情况,以利于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3、教师要精心准备辅导内容,保证每次的辅导质量,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4、教师辅导应主动、认真、耐心。不仅要辅导学习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信心和兴趣。

5、教师的辅导形式应灵活多样。对自习课的辅导一般应以个别辅导为主,不要长时间面对全班讲解,以集体辅导代替课堂教学;对其他课外辅导,可采用专题讲座、集体讲评作业、指导课外阅读和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

6、教师的辅导应特别注意针对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的个别辅导。

七、考试与考查的基本要求

考试与考查是教学工作的有效反馈手段,是教师改进教学和学校评估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要合理安排和认真落实考试与考查工作。

1、每学期学校安排期中、期末两次全校性统一考试,由教务处负责。考务组织要严密、规范;考风考纪要严肃、严明,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2、每学期的两次统一考试,学生按年级统一编排考场、座次,实行单人、单桌就坐应试。

3、每学期的两次统一考试的阅卷评分应做到完全密封试卷,统一阅卷评分标准,统一阅卷评分办法(即集中时间、流水作业),统一登分、统分要求,以提高阅卷评分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4、每学期的两次统一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年级学科组、教务处要及时、认真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要针对考试所反映出来的教与学上存在的成绩与问题,制定出下阶段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三级质量分析报告都要形成书面材料,主管领导阅审签字后交教务处存档。

5、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期中、期末考试以外,教务处、年级学科组还应定期对学生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单元达标测验,以利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6、每次单元测验要做到测验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精选高质量测验题,从信度、效果方面保证测验的质量。每次单元测验,要及时阅卷、认真评分,对学生在测验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7、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提倡教师积极进行考试与考查方法的改革,各学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和需要,除进行笔试外,还可采用听、说、动手操作等形式考核考查学生成绩。

8、考试与考查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考试与考查这一手段,检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学生学习中的缺陷失漏进行真实性的暴露,以促使教与学两个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查漏补缺。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切实做好考试、考查后的分析、总结、讲评和查漏补缺工作,分析要深入,总结要具体,讲评要认真,查漏补缺要到位。

编辑:王宏伟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商丘市行知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0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